鏡花緣──女性意識的崛起

◎中二A 楊雅婷 498510996

 

壹、作者簡介

 

  李汝珍,清朝,大興人,字松石。順天府志的選舉表裡,舉人進士隊裡都沒有他,可見他大概是一個秀才,科舉上不曾得志。順天府志的藝文志裡沒有載他的著作,人物志裡也沒有他的傳。通聲韻之學,撰李氏音鑑,定「春滿堯天」等三十三母。又有《鏡花緣》,及《李刻受子譜》。

 

  乾隆四十七年,李汝珍的哥哥汝璜到江蘇海州做官,他跟到任所。那時歙縣凌廷堪家在海州,李汝珍從他受業。論文之暇,兼及音韻。那時凌廷堪年僅二十六;以此推之,可之李汝珍那時也不過二十歲上下,他生年約當乾隆二十八年。凌廷堪是燕樂考原的作者,精通樂理,旁通音韻,故李汝珍自說「受益極多」。

 

  自乾隆四十七年至嘉慶十年,凡二十三年,李汝珍只在江蘇省內,或再淮北,或在淮南。他雖是北京人,而受江南北的學者的影響最大;他的韻學能辨析南北方音之分,也全靠這長期居住的南方。

 

  乾隆五十八年,凌廷堪補殿試後,自請改教職,選得寧國府教授,六十年赴任。此後,李汝珍便因道路遠隔,不常通問了。

 

  自乾隆四十七年至嘉慶二十一年,凡三十五年,他大概已是五十五歲左右的人了。這三十五年中,他的蹤跡似乎全在大江南北;他娶的夫人是海州人,或者他竟在海州住家了。

 

  他的生年大約在乾隆中葉,他死時約當道光十年,已近七十歲了。

 

貳、正文

 

 一、主題

 

   融合各特質的《鏡花緣》是中國古典小說史上一部十分獨特的著作,
作者李汝珍身處清朝漢學全盛時期,小說中多經學考據的資料,故歷來
對《鏡花緣》的評價不一,多以其標榜才學為評價,經史文學音韻無所
不通,而且認為缺乏實感的成分,有被冷落之感。
 
   學者評析《鏡花緣》的內容有許多方面的呈現,學者的評論包括有
「婦女問題」、「功名與求仙」、「海外遊歷的歷史價值」、「借古諷
今」、「寓言特徵」、「以小說見才學」、「長於談奇」等議題,可看
出小說中豐富的內容。

 

  (一)山海經的借重

 

  《鏡花緣》中海外之國是學習《山海經》的國家名稱,《山海經》

中的國名是從字義本意和描述真實的風土民情為主,其中黑齒國、白民

國、淑士國、兩面國、無腸國、犬封國、聶耳國、玄股國、不死國、三

首國等是沿用《山海經》描繪的人物外形,但是《鏡花緣》中的國名和

人物的生活方式會多加轉化,使國家名稱帶有諷刺性質。

 

   從唐敖、林之洋遊歷的「國家名稱」可探討社會價值普遍的衰敗,從大人國、跂踵國、君子國、元股國、無腸國、黑齒國、勞民國、智佳國、靖人國、白民國、聶耳國、巫咸國、女兒國、崎舌國、厭火國、兩面國、無繼國、壽麻國、深目國、翼民國、淑士國、伯慮國、結胸國、軒轅國、犬封國等國家可分析討論這些國名中對現實的譏諷,例如從君子國、淑士國的國名可討論缺乏的文人精神,因而在記敘性質的海外遊記中寄託其人生理想的人格特質,提出君子、淑士的美稱來反諷當代文人,又如兩面國、跂踵國是從人民個性進行諷刺,試圖喚起對於美德養成的厚望。

 

  (二)女權意識的甦醒

 

   從唐敖、林之洋遊歷海外所發生的「事件隱喻」中可發現正面與側
面的諷刺議論,此類遊歷經驗看似是幻想意識濃厚的產物,但是其中深
刻的批判當時的社會和文人態度,以寄託作者對現實的不滿。
 

         1、將社會給女子的壓力轉嫁在男子身上。


         2、對於女子纏足、穿耳的習氣加以批判。

         3、對有才學的女子加以肯定。

           4、對於男子壟斷科舉、文化表示不滿。

 

   從「國家名稱」、「事件隱喻」的研究可知作者寄託極龐大的社會
現實批判思想,而用才學角度的詮釋來遮掩其諷刺性質,以調合作者學
術背景影響和思想轉變的過程,以達到符合當時儒林生態和寄托感想的
目的。使用「國家名稱」是轉化整個社會背景,能使讀者能以幻想性質
看待,而「事件隱喻」則是使用誇張的筆法陳述社會情況,都具有諷刺
小說的特徵。



       強調「國家名稱」和「事件隱喻」的諷刺性質,可認知《鏡花緣》
的諷刺意義大過「寓言特徵」、「以小說見才學」、「長於談奇」等議
題,是用故事、遊記性質的誇飾筆法來呈現,實際重點在於「諷刺特徵
展現」的特質上。

 

 二、人物

 

(一)唐敖:

約五十歲,廣東惠陽人,秀才多年,曾考中「探花」,因曾與「異議份子」結拜為弟兄,被取消錄取資格。為人急公好義、博學、「好作媒」及認養義女。因服食過「躡空草」而擁有輕功,能飛簷走壁。有一妻、一女、一子,求先道之心,勝過家庭觀念。出海之後,不再回家園,遁入小蓬萊求取仙道。

 

(二)多九公:

貿易傳掌舵師傅,八十歲,博學多聞,口若懸河,與唐敖交誼融洽。身體健碩,健步如飛。為人自負,曾在黑齒國賣弄學問,當場被兩女學生考倒,驚嚇一場。

(三)林之洋:

四十歲,貿易船船長,國際貿易商,相貌英俊清秀,為人詼諧風趣,且好說粗俗笑話,曾被女兒國的國王選為「貴妃」,迫為女裝,纏小腳,穿耳洞。一把鬍子在厭火國燒得精光。擁有一妻一女,妻女隨船出海,家庭生活美滿;是唐敖的妻舅。

 

(四)十二名花:

唐敖出海尋訪之十二種名花,皆為十二、三少女,如紅薇、紫萱、錦楓、紫櫻、紅蕖、蘭音、麗容……可衣服裝顏色區分人物之不同。

 

(五)唐小山:

十四、五歲,思想早熟。傳說為百花仙子化身,為仙時,個性倔強,事理分明,因不依嫦娥建議令百花齊放為西王母祝壽,所遭陷害,貶落人間。投胎唐家後,能詩文、善刺繡,對小弟照顧、對父母盡孝,考中才女後,隨父親隱遁小蓬萊。

 

 三、情節大要

 

  故事描寫唐朝武則天時代,一位苦讀多年的秀才唐敖,好不容易考取「探花」,卻因為他和「異議份子」結黨結派,被武則天取消錄取資格。唐敖於是跟隨他妻舅的商船出海遊歷,一來是散心,增廣見聞;二來亦想尋訪夢神指點「貶落人間的名花」,而他在路經小蓬萊仙島時,一去不返,使得他的女兒唐小山兩度出海找尋,最終脫離凡塵、入山修道。

 

参、結論

 

  這本小說的作者李汝珍,以他極為豐富的想像力,創造許多海外各國,和其人其事、珍禽異獸,全書共計一百回。這類負有驚奇和趣味的情節,在前四十四回罪為精彩,之後唐敖隱遁小蓬萊,唐小山尋父,也不乏可讀情節,但因路線相同、人物繁雜,因此改寫本主要取材於前四十四回,以百花下凡、唐敖出海、入小蓬萊回歸仙界為一完整體系。

 

  《鏡花緣》在故事的進行間,不難看出有以古諷今,以怪人亦受嘲諷常人的用意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書中顯示的「女權意識」,描寫生動,而且深刻。書中的少女,不僅各個飽讀詩書,更是身懷絕技。

 

  「人生如鏡花水月」的結局,當然有作者李汝珍李汝珍的人生體會,至於這樣的結局是否消極虛無的,唐敖父女的為人處事和現實人生的追求是否積極奮發的,佔了《鏡花緣》重要篇幅的其他配角,他們的人生追求是積極還是消極?書中並未下定論,留給讀這自行思索。

 

肆、參考書目

 

1.  清 李汝珍 著 《鏡花緣‧上冊》(臺北市: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,1994年4月,再版三刷)

 

2. 清 李汝珍 著 《鏡花緣‧下冊》(臺北市: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,1994年4月,再版三刷)

 

3. 清 李汝珍 原著 李潼 改寫 《鏡花緣》(臺北市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,1999年2月,初版)

 

4.胡適 《鏡花緣‧下冊‧鏡花緣的引論》(臺北市: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,1994年4月,再版三刷)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ucl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